
支持摄像头设备
Matter 1.5 引入了该规范中最受期待的功能之一:摄像头支持。开发者如今可开发并认证直接与 Matter生态系统互操作的摄像头,无需依赖自定义 API 或额外集成工作。
Matter 摄像头采用成熟的 WebRTC 技术实现音视频实时流传输,支持双向通信,并通过标准 STUN 和 TURN 协议实现本地与远程访问。该规范还定义了多流配置、云台控制(平移 – 倾斜 – 缩放)、检测区域与隐私区域设置,以及灵活的存储选项(包括本地或云端的连续录制或事件触发式录制)。
此次更新让设备厂商能够打造具备 Matter 互操作性的摄像头,同时不限制其通过自有应用和服务实现创新。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更灵活地搭配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摄像头,构建协调统一的家居体验。
强化闭合设备支持
在先前版本的基础上,1.5 版本采用革新性的统一方案支持闭合设备,涵盖窗帘、幕帘、遮阳篷、大门、车库门等多种设备类型。通过简化的模块化功能集(cluster)设计,制造商仅需借助少量基础组件,即可适配不同运动类型(如滑动、旋转、开启)和设备配置(如单面板、双面板、嵌套机构)。
这一方案降低了开发复杂度,同时为产品差异化提供了更大空间 —— 从基础款百叶窗到高端智能窗均可覆盖。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跨应用和生态系统对闭合设备的控制将更一致、更灵活;通过精准的位置反馈,设备安全性与防护性得到提升;同时,“检查是否记得关车库门或锁门” 这一核心智能家居场景,也能适配更多设备类型和家居环境。
土壤传感器:助力智能水资源管理
Matter 1.5 将标准的应用范围拓展至园艺与植物养护领域,新增对土壤传感器的支持。这类设备可检测土壤湿度(可选测量温度),帮助用户为室内植物、花园和草坪维持最佳生长环境。当与 Matter 兼容的水阀或灌溉系统配合使用时,土壤传感器可实现智能灌溉自动化,既能节约用水,又能改善植物生长状态。
升级能源管理能力
在前期版本奠定的基础上,Matter 1.5 新增多项能源管理功能,支持设备间交换标准化的能源定价、费率及电网碳强度信息。
全新的电能费率设备类型,可将公用事业公司、电网运营商和能源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实时及预测定价、费率和碳数据,以 Matter 标准格式共享给各类设备。设备可利用这些数据估算并上报实际能源成本与碳足迹,或根据用户偏好、费率方案、监管要求自动调整运行状态。此外,家庭太阳能系统等能源生产设备的实时或预测数据,也可纳入家庭能源管理与优化体系。
强化后的智能计量支持,优化了设备对能耗的测量与上报方式,能够处理复杂的分时费率,并提供历史数据,助力更精准的成本核算与能耗追踪。该规范还新增了公用事业公司向设备传达电网连接详情及功率限制的功能,支持更协调的需求侧管理,同时满足不同地区的能源法规要求。
最后,电动汽车充电相关功能的升级,使得充电状态上报、双向充电等特性可通过 Matter 认证,既满足欧盟等市场即将实施的相关要求,也为家庭未来的车辆到电网(V2G)技术和能源共享场景做好了准备。
这些更新共同强化了 Matter 的核心作用 —— 实现智能家居设备、公用事业公司与能源服务之间安全、标准化的通信,为更高效、更可持续的能源使用构建统一框架。
基于 TCP 与大消息传输的优化数据传输
Matter 1.5 全面支持 TCP 传输协议,可实现大数据集更高效、更可靠的传输。这一优化不仅惠及摄像头等大带宽、数据密集型设备,还能应用于固件快速更新、图像等大容量数据类型处理等场景。对开发者和用户而言,这些增强功能将提升设备运行效率、性能表现,并延长设备续航时间。
Matter 的每一次版本更新,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让互联设备更安全、更可靠地实现本地协同工作。Matter 1.5 在巩固这一核心基础的同时,持续拓展智能家居的应用边界。
对设备制造商而言,新增功能简化了主流产品品类的开发流程,减少了对自定义集成的依赖,并为基于成熟标准的创新创造了新机遇。1.4.1 和 1.4.2 版本的质量优化与本次1.5版本功能扩展相结合,既为开发者提供了更稳固的技术基础,也拓宽了产品创新的视野。
对消费者而言,此次更新的价值显而易见:设备选择范围更广、设置流程更简单,且能放心地将不同品牌的产品组合使用,满足从能源与水资源管理到家居环境监控等各类实际应用需求。
Matter 1.5技术规范: https://csa-iot.org/developer-resource/specifications-download-request/

Zigbee 4.0 为传统 Zigbee 设备与Smart Energy设备的协同奠定基础,实现通用网络下的更高互操作性。该版本简化了认证流程,支持增强的信息交换,打造更完善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其全面主动的安全更新与不断演进的国际安全标准保持一致,通过加密灵活性及其他机制强化网络防护。
除 2.4GHz 频段外,Zigbee 4.0 新增了对欧洲 800MHz 和北美 900MHz 频段的物理层支持,显著提升信号强度、传输距离与覆盖范围。该标准完全向后兼容 Zigbee 3.0 及Smart Energy标准,确保与全球已部署的超过 10 亿台 Zigbee 设备平稳过渡,同时优化密集网络中的稳定性、用户体验及设备入网流程。
本次更新带来符合全球标准的重大安全升级,进一步巩固 Zigbee 在安全现代连接领域的可信地位。动态链路密钥(Dynamic Link Key)、设备校验(Device Interview)、Smart Energy认证级别控制(Smart Energy Authentication Level Control)等先进功能,为连接网络提供更强大的管控能力与抗干扰性,强化设备认证、支持基于安全级别的选择性通信,确保仅可信设备接入网络。
受限模式(Restricted Mode)、安全通道(Secured Channel)、PAN ID 变更(PAN ID Changes)、信任中心替换(Trust Center Swap Out)等新工具,通过增强防护能力、实现信任中心高效替换、防止未授权网络变更,为生态系统与安装人员提供更灵活的管理方案。Zigbee 4.0 的高级帧计数器同步(Advanced Frame Counter Synchronization)功能可防范重放攻击,实现端点间精准的消息验证同步。
标准化网络级重试、休眠终端设备更可靠的数据轮询、应用层服务(APS)确认机制等优化,提升整体网络性能并减少消息丢失。通过规范化父设备选择(Formalized Parent Selection)、唯一链路密钥监控(Unique Link Key Monitoring)、信任中心连接性(Trust Center Connectivity)等特性增强网络韧性,确保设备在复杂网络环境中仍能维持安全连接、必要时可重新入网并正常运行。
Zigbee 4.0 兼顾易用性与可扩展性,旨在简化并强化设备互操作性。通过 Zigbee Direct 功能,用户无需网关即可通过低功耗蓝牙(BLE)无缝接入并控制设备;批量入网功能支持多设备同时高效配置,简化住宅与商业场景的部署流程。此外,基于协调采样监听(Coordinated Sample Listening, CSL)的休眠设备间通信,实现设备间直接低功耗数据交换,优化能耗并延长电池寿命。这些创新使 Zigbee 4.0 成为面向未来的标准,持续顺应行业需求与市场发展趋势。
与 Zigbee 4.0 同步推出的 Suzi(https://csa-iot.org/all-solutions/suzi/),是基于标准的无线技术新品牌,通过长距离 Sub-GHz 网状网络,大幅提升物联网连接的覆盖范围与可靠性。
Suzi 构建于经实践验证的 Zigbee 网络层之上,融合长距离传输、低功耗特性与多厂商互操作性,为住宅、商业及工业应用开辟新可能。无论是连接户外生活空间,还是构建楼宇与城市级大规模网络,Suzi 都能在需要广覆盖、低干扰的环境中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
Suzi 遵循联盟所有技术统一的严格安全原则,符合国际标准,确保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与可信性。其架构让开发者、制造商与消费者能够自由选用全球可信供应商的产品,构建并部署互操作设备。Suzi 认证计划将于 2026 年上半年启动,助力制造商认证相关产品,将长距离、低功耗网状网络的优势带入万物互联的世界。
Zigbee 4.0 与 Suzi 共同彰显了联盟通过开放创新与协同发展强化全球物联网网络的决心。凭借增强型安全防护、简化的入网流程与拓展的传输距离,这些新功能扩大了智能生态系统的覆盖范围与韧性,让安全、智能的连接无处不在。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 Zigbee 与 Suzi 的信息.
感兴趣的开发者可访问 相关技术规范文档:https://csa-iot.org/developer-resource/specifications-download-request/
Zigbee 4.0: https://csa-iot.org/all-solutions/zigbee/
Suzi:https://csa-iot.org/all-solutions/suzi/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技术宣讲,而是一次关于Matter协议能否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集体探路。
“没有踩过坑,就不知道坑在哪。”一位参训的研发经理私下感慨。Matter协议虽被行业寄予厚望,但其技术栈陌生、认证流程严谨,对很多从传统照明转型而来的企业而言,仍是一道高墙。
然而,墙外已是风起云涌。
从依赖生态到自主出海,这家企业的转型,是许多中国智能硬件企业的缩影。
样本二:被客户推着走的制造企业
另一家户外照明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则显得更为被动。“海外客户开始问我们是否支持Matter,所以我们来了。”他坦言公司自身开发能力较弱,更多依赖上游方案商。
“我们来主动学习,就是为了在方案选型时不至于被忽悠。”他的话朴实,却道出了许多传统制造企业面对新技术时的真实状态——被市场推着走,却尚未准备好跑步前进。
样本三:照明头部企业的研发储备
多家照明行业头部企业派出了产品主管和核心研发人员到场。这些在照明行业深耕多年的企业,显然已把Matter列为技术储备的重要方向。
为此,培训结束后,连接标准联盟中国区代表商瑞云一行,特意奔赴位于江门的上海企一照明总部,参观了 KEEY iS 系统研发中心。

这个案例为培训现场的“焦虑”提供了一个具象化的出口:Matter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可以落地的现实。

第一天的课程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从Matter协议的核心特性、演进历程,到基于芯科硬件的开发实践,再到“零信任”安全方案、DAC证书签发流程——覆盖从概念认知到安全认证的全流程。

第二天的课程则更贴近商业落地:Matter认证流程、三星SmartThings和Apple Home的平台接入、酷宅易微联的解决方案……四位讲师从不同角度拆解了Matter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路径。
“我们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生态,懂商业。”一位参训的产品经理总结道。

中山培训落幕了,但中国智能设备行业的Matter之路才刚刚开始。
从早期认知到实际投入,从技术理解到产品落地,从国内市场到全球竞争——这条路上还有太多问题需要解答。但正如一位讲师所说:“困难意味着机会。 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时,先行者已经出发。”
企一照明的案例更是证明,先行者已经跨出了关键一步。当大多数人在课堂里探讨“可能”时,他们已经把“可能”变成了现实。
Matter协议能否成为智能设备领域的“通用语言”?答案正在变得清晰。它写在企一照明KEEY iS网关的认证证书上,写在培训现场60多位学员的笔记本里,更将写在接下来几个月,这些企业即将发布的新产品路线图中。

▲ 2023年Matter产业链生态图谱
今年,我们继续携手CSHIA Research中智盟咨询,计划于12月CSHIA创新大会上发布更新后的《2025 Matter产业链生态图谱》,全景呈现中国Matter产业的最新布局与关键力量。
📌 我们诚挚邀请以下类型的企业成为新版图谱中的一员,共同提升产业可见度、拓展生态合作:
📍 参与条件:
只要您公司的Matter产品服务在中国市场有所布局,或者您是中国公司,但是有Matter产品服务出海,即可申请加入图谱,展现您在Matter生态中的角色与实力。
⏰ 征集截止时间:2025年12月10日
📮 提交方式:请发送邮件至 lshang@csa-iot.org
(邮件标题请注明:Matter图谱更新)
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充分展现贵公司在Matter生态中的最新进展,请在邮件中根据您的当前状态提供以下信息与材料:
1.如您已列入上一版图谱:
信息确认: 确认贵司Logo、所属品类及名称无误。
信息更新: 如有任何变更(如新增品类、产品线升级等),请明确指出并附上相应说明。
2.如您为新申请加入图谱,请提供:
生态位声明: 请说明您希望被列入的产业链环节(如:芯片、模组、智能照明、全屋智能*、平台*等)。
Matter产品服务的介绍: 以及相关支持材料,比如产品认证证书,服务产品说明的官网链接等。
需加入图谱的Logo高清图片
我们相信,每一家参与者的加入,都将让Matter生态更加完整、更具活力。期待在崭新的图谱中,看到更多中国品牌的身影,共同推动智能互联走向更开放、更兼容的未来。
一起携手,构建更强大的 Matter 生态圈!
注:
*全屋智能主要指设备类型涵盖照明,开关窗帘,传感等系列产品
*生态主要指控制平台可以加入和控制第三方设备
(邮件标题请注明:数智奖申报)
我们将协助您对接资源,提升获奖成功率,共同树立行业标杆。








扫码报名


智能感知:五款传感器守护家居安康
系列包含五款全新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保障安全与健康:



宜家计划在未来继续扩展新产品类别,始终专注于产品的可用性与可负担性,让智能家居技术惠及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本文编译自外网,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