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联盟网站

▲ 会场全景

7月8日下午,广州南丰朗豪大酒店内人声鼎沸,由连接标准联盟和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CMGC)共同主办的首届 Matter Open Day 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盛会不仅标志着智能家居领域的一次重要聚首,更见证了连接标准联盟(原Zigbee联盟)、Wi-Fi 联盟、蓝牙技术联盟、Thread Group 全球四大无线技术标准联盟的历史性同台,共同支持并推广 Matter 这一开放、统一且安全的互联协议,为智能家居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连接标准联盟技术总监Chris LaPré 致欢迎词

01

四大标准联盟携手

共筑互联新篇章

在智能家居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同品牌、不同标准的产品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消费者和行业的一大痛点。Matter 标准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它汇聚了全球互联网巨头和智能家居行业领导者的智慧与力量,旨在通过制定一套统一的互联协议,实现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无缝互操作性,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和选择灵活性。

▲ 圆桌对话

此次 Matter Open Day 活动,连接标准联盟(原 Zigbee 联盟)、Wi-Fi 联盟、蓝牙技术联盟以及 Thread Group 四大无线标准联盟的首次同台聚首,无疑是对 Matter 标准强大支持力量的有力证明。

他们不仅分享了各自在推动 Matter 标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还就如何进一步促进 Matter 标准的普及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一历史性的会面,展示了四大联盟对 Matter 标准未来的坚定信心,为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互联互通树立了新的标杆。

02

谷歌 三星 亚马逊 涂鸦

四大生态平台现身说法

作为智能家居领域的四大生态巨头,谷歌、三星、亚马逊和涂鸦的现身说法无疑为本次活动增添了更多看点。

他们不仅分享了各自在 Matter 标准下的生态布局和战略规划,还就如何与 Matter 标准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家居生活体验进行了深入阐述。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用户体验战略部副总裁许元默表示,三星积极拥抱 Matter 标准,并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种支持 Matter 标准的各种家电和智能家居服务,还将继续拓展新的领域例如能源管理和医疗管理。他强调,三星希望通过与更多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 Matter 生态的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谷歌亚太区智能家居负责人林大为则强调了 Matter 标准对于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他表示,谷歌作为 Matter 标准的发起者之一,将继续投入资源推动 Matter 标准的发展。介绍了谷歌在 Matter 标准上的最新进展,包括开发者平台的构建和开发者工具的完善,并透露谷歌将于 8 月份举办的开发大会上正式推出 Matter 开发工具链的更新,欢迎全球开发者尝鲜体验。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负责人周晓明从云服务的角度分享了亚马逊在 Matter标准下的布局。他表示,亚马逊积极支持 Matter 标准的发展,并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支持,包括技术、市场推广和商务合作等。他还表示,亚马逊将帮助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并推动 Matter 标准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作为智能家居生态阵营的先锋企业,涂鸦一直积极参与 Matter 标准的制定,投入研发,参与测试并快速产品化。涂鸦智能 TuyaOS 架构师马海涛认为,Matter 标准对中国智能家居企业具有重大价值,不仅通过 Matter 标准提升用户体验,还使得中国智能家居产品快速融入全球智能家居生态。涂鸦的技术和方案将持续帮助中国企业的智能家居产品建立良好口碑,品牌和服务全球客户。

03

40+产业上下游企业亮相,

共绘 Matter 生态蓝图

除了四大标准联盟和四大生态平台的鼎力支持外,本次Matter Open Day活动还吸引了超过40家终端设备厂商、技术方案提供商以及测试认证机构的积极参与。他们带来了各自在 Matter 标准下的最新成果和解决方案,共同点亮了 Matter 生态的燎原之火。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昕诺飞、Aqara、美的和智美的智能设备企业代表们共同探讨了 Matter 标准对于智能家居行业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大家一致认为,Matter 作为一种开放、兼容的智能家居连接协议,将有效解决行业碎片化问题,打破技术壁垒,推动智能家居市场快速发展。

昕诺飞中国智能照明负责人张振其认为,Matter 不仅可以解决内部产品线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还可以打开行业的天花板,通过上下游打通和跨品类合作,激发更多创新,共同做大市场。他强调,设备厂商需要与芯片厂商、联盟工作人员、开源开发者等各方合作,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推动 Matter 生态发展。

Aqara合伙人孔丽则分享了自己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强调要平常心对待 Matter,注重方案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逐步优化产品,共同打造 Matter 品牌形象。作为国外市场的先行者,Aqara 对 Matter 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她认为,Matter 将逐渐被行业所熟知和应用,厂商应专注于提升产品本身的客户体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美的国际智能化产品与设计负责人黄浩民表示,美的作为家电制造公司,其核心价值是带给用户直观简单易用的产品。Matter 的出现,可以帮助用户解决联网配网和使用过程中的疑惑,因此美的内部各事业部都乐意支持 Matter。他强调,用户体验是美的推动 Matter 的核心,并围绕用户体验优先原则,与产业链上下游进行配合,推动产品上市和标准支持。

智美CEO王晓彬认为,Matter 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用户在技术上的壁垒,降低用户接入智能家居的门槛。他希望未来用户无需关心技术细节,只需认准 Matter 标识,即可轻松连接各种设备,打造个性化的智能家居场景。

设备展示区,昕诺飞、Aqara、欧瑞博、美的集团、易来科技、绿屋电气、智美、乐天派、百联博、Arpobot等知名企业展示了多款符合Matter标准的智能家居产品,包括智能音箱、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风扇、智能空气净化器及传感器等。

这些产品不仅外观精美、功能强大,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能够实现无缝互联和智能控制,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技术方案提供商方面,芯科科技、泰凌微电子、Nordic半导体、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必维、华普微、龙眼联、时誉高精、博通集成、集贤科技、能量魔方、和众科技、飞腾云科技、点点物联、熙臻电子、赛特威尔、酷宅科技、SEALSQ等企业带来了最新的Matter芯片技术与解决方案。

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不断优化,为设备厂商提供了更加稳定、高效的 Matter 接入方案,推动了 Matter 标准在设备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

此外,测试及数字证书服务机构也在本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UL、韧联、雪球科技、亚数等通过提供专业的测试认证或证书服务,确保了 Matter 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 Matter 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4

Matter 生态的燎原之火

中国力量与全球共舞

随着 Matter 标准的市场化落地,本次 Matter Open Day 作为全球范围内相关生态企业的首次集体亮相,不仅标志着智能家居技术标准的全新里程碑,更是行业创新与协作的一次璀璨盛宴。

此次盛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智能产品方案与设备制造商,共同展示了 Matter 标准下的最新成果与技术突破,预示着智能家居未来无限可能的新篇章。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选择在中国率先举办,这绝非偶然。作为全球智能产品方案与设备制造业的重要聚集地,中国不仅孕育了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更在 Matter 联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卓越贡献,体现了其在推动 Matter 技术标准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可或缺价值,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智能家居生态构建中的核心引擎作用。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CMGC)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责任感。他们通过精心筹备与组织,不仅成功举办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地区对Matter生态发展的坚定承诺与积极态度。

▲ 连接标准联盟CMGC部分代表

展望未来,随着Matter生态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茁壮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家居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逐步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诚挚地呼吁更多中国企业加入Matter生态的大家庭中,共同见证并参与这一场智能家居革命的壮丽征程:

“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标准普及为基石,共同绘制智能家居未来的宏伟蓝图,让智慧之光照亮每一个家庭的未来生活!”

 

▲ 会场全景

近日,2024 Matter 中国区开发者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CMGC)主办、中国建博会(广州)协办,并得到TÜV莱茵、恩智浦、芯科科技、泰凌微电子、Nordic、Qorvo、韧联、雪球科技、意法半导体、亚数、华普微和欧陆认证的大力支持。来自领先芯片厂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测试机构Open PAA证书机构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分享了最新的技术进展、解决方案和开发经验,旨在推动Matter生态在中国的发展,为开发者提供标准更新、开发讲解、和技术交流。

活动吸引了来自谷歌、三星、昕诺飞、Aqara等国内外众多智能家居生态平台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商的近300名从业者现场参与。同时,线上直播参与观众大约18700人次。(数据来源:连接标准联盟视频号、中国建博会视频号)

▲ 主持人:连接标准联盟中国区代表 商瑞云

01

Matter 协议:

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未来

▲ 连接标准联盟技术总监 Chris LaPré

大会伊始,连接标准联盟技术总监 Chris LaPré首先致欢迎辞。他感谢了各方对 Matter 协议的投入和支持,并表示:“Matter 标准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贡献,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使得这个项目得以不断前行,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 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有限公司建博会负责人 霍瑞

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有限公司建博会负责人霍瑞则表示,2024年中国建博会(广州)在行业寒冬中仍然保持了领先地位,吸引超20万观众。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连接标准联盟的合作,让该协议为更多的品牌接受和应用,也更容易被大众广泛认知和接纳。

▲ 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主席 宿为民

在随后的主题分享环节,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主席宿为民首先全面回顾了 Matter 协议自发布以来的显著发展,特别是认证产品数量的快速增长和覆盖品类的广泛多样性。重点介绍了 Matter 1.3 版本的新增设备类型和应用领域,包括厨房设备、烘干机、能源管理、水管理以及现有功能的进一步增强,比如媒体播放功能,展现了 Matter 协议在扩展设备类型和深化应用场景方面的持续努力。此外,她还强调了联盟和联盟中国成员组在支持中国地区开发者方面的诸多举措,如举办Matter 开发比赛、Matter开放日、建立中文网站、设立互操作体验馆以及开设B站官方账号等,这些措施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平台,促进Matter生态的繁荣与发展。她呼吁开发者积极关注 Matter 生态,利用联盟资源推动产品创新和行业发展。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战略部副主任/IoT行业首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葛涵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战略部副主任/IoT行业首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葛涵涛的演讲内容主要聚焦于智能家居与AI的融合及其未来发展。他认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易用的居住体验和更加方便的交互体验。技术只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手段。未来,AI融合智能家电,有望为用户提供”一键”启动AI功能的能力,让每位普通消费者都能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葛涵涛展望了全屋智能、具身服务机器人、本地化网络、本地化算力和本地化AI大模型等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开放生态的重要性。这些观点为智能家居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02

生态合作:

共筑智能家居新未来

▲ 三星电子SmartThings 中国研发负责人 谢俊

三星电子SmartThings 中国研发负责人谢俊首先肯定了 Matter 协议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快速发展,并认为“易用性、互操作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四大特性是推动其成功的关键。他介绍了三星 SmartThings 平台在 Matter 协议上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重点强调了“Hub Everywhere”战略和SmartThings对开发者支持,展示已经搭载了 SmartThings Hub 功能,并支持 Matter Hub 能力的三星产品,如智能电视、智能显示器和智能冰箱等。

▲ 谷歌智能家居团队技术客户经理 傅渝婷

谷歌智能家居团队技术客户经理傅渝婷介绍了谷歌智能家居平台和开发者工具,强调谷歌智能家居的核心目标是让用户的生活更便利。她介绍了谷歌 Home API 的功能,包括设备配对、设备控制和自动化,以及谷歌 Home Runtime 计划,旨在将中枢角色的能力扩展到更多合作伙伴的一体设备上。

傅渝婷还介绍了谷歌为开发者提供的工具,例如 Matter Device Simulator、Makeup Pager 和 UIoT Mate,并分享了加入谷歌生态系统的四大优势。

▲ Aqara 资深产品经理 Nicholas Wei

Aqara 资深产品经理Nicholas Wei分享了 Aqara 在 Matter 方面的经验,介绍了 Aqara 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产品解决方案商的背景,并展示了 Aqara 丰富的智能家居产品线。他分享了 Aqara 支持 Matter 的原因,包括用户需求、行业趋势、开放性和兼容性、安全性、一致性和持续更新。Nicholas还介绍了 Aqara 在 Matter 产品方面的成果,例如超过 10 个品类和 90 多款产品,以及支持 Matter 的网关。最后,展望了 Aqara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与 AI 空间智能的结合,以及与其他厂商的合作。

03

测试认证:TÜV 莱茵

助力Matter标准落地

▲  TÜV莱茵 大中华区产品服务部销售总经理 李博畅

TÜV莱茵 大中华区产品服务部销售总经理李博畅首先介绍了 TÜV 莱茵的历史、发展和业务布局,强调了其在全球和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接着,他概述了 Matter 1.3 版本的升级,并详细介绍了 TÜV 莱茵作为联盟第一批测试实验室的测试流程,帮助开发者获得 Matter 认证。

随后,李博畅重点介绍了 TÜV 莱茵在芯片级、整机级和平台级测试方面的能力,以及为设备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例如性能认证、绿色认证和网络安全方案,帮助厂商提升产品力,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并满足海外消费者对隐私和网络安全的需求。

最后,他展望了 TÜV 莱茵在智能家居测试领域的未来发展,包括智能家居实验室的升级和扩建,以及与厂商的合作研讨会和培训,共同推动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

04

技术分享:

助力 Matter 设备开发

▲ 连接标准联盟亚洲区解决方案架构师 杨莉

下午场活动由连接标准联盟亚洲区解决方案架构师杨莉主持,她介绍了Matter技术兴趣组的工作成果,并对参与Matter生态建设的成员表示感谢。

▲ CMGC Matter技术兴趣小组/Nordic 艾敏华

▲ CMGC Matter技术兴趣小组/集贤科技 蒙向军

CMGC Matter技术兴趣小组成员,来自Nordic的艾敏华和集贤科技的蒙向军分别分享了Matter设备和Matter APP的开发内容,包括SDK搭建、协议栈应用、C++编程、APP配网和控制等方面,为开发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 芯科科技高级技术经理 林训纬

芯科科技高级技术经理林训纬介绍了如何通过芯片服务来保证 Matter 产品的安全性,包括生命财产安全、信息安全和商业安全。

▲ 恩智浦半导体高级系统应用工程师 谭越

恩智浦半导体高级系统应用工程师谭越介绍了恩智浦从终端设备、桥接器到中枢的 Matter 解决方案,并展示了最新发布的开发平台,RW612 和 MCX W71。

▲ 泰凌微电子业务拓展总监 梁佳毅

泰凌微电子业务拓展总监梁佳毅介绍了泰凌微电子在 Matter 方面的最新产品 TLSR925x,并分享了泰凌微电子与苹果、涂鸦、三星等平台兼容的Matter跨平台设备解决方案,及与平台合作的经验。

05

安全保障:

Matter 生态的基石

▲ CMGC Matter技术兴趣小组/亚数 余宁

▲ CMGC Matter技术兴趣小组/雪球 姜波

CMGC Matter技术兴趣小组成员,来自亚数的余宁介绍了 Matter 证书吊销机制的目的、流程和要求,以及如何维护吊销信息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雪球的分享了设备安全管理和零信任原则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 CMGC Matter技术兴趣小组/德凯 贺伟

▲ CMGC Matter技术兴趣小组/韧联 张凡

德凯的贺伟和韧联的张凡分别介绍了 Matter 最新版认证测试工具 Test Harness的使用,以及互操作性测试的最新进展。

06

战略合作:

促进Matter标准本土化

▲ 签约仪式

随后,中国建博会(广州)、上海浦东智能照明联合会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主席宿为民担任见证人。

▲ 预启动仪式

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和上海浦东智能照明联合会就“Matter成为SILA团体标准”达成初步意向,旨在促进Matter在中国的标准本土化。

07

悬念揭晓:

Matter应用开发比赛颁奖

作为本次活动的压轴环节,首届Matter应用开发比赛获奖名单也在现场揭晓!

大赛历时数月,吸引了众多开发者参与,最终评选出个人奖企业奖10个获奖项目。(详细获奖名单将于近期公布,敬请留意「连接标准联盟」公众号)

小结

一期一会:

促进 Matter 生态繁荣

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是 Matter 生态繁荣的催化剂。

它为开发者、厂商和从业者提供了Matter 设备和 APP 开发流程、工具、技术要点等方面的技术指导,降低开发门槛,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

它搭建了宝贵的经验交流平台,开发者可以与技术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他们的开发经验,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它激发创新活力,大会分享 Matter 应用开发案例和比赛成果,展示了 Matter 协议的应用潜力,推动了应用场景的拓展和丰富。

与此同时,也要感谢各位开发者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是你们的热情和才华,让 Matter 协议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让智能家居生活触手可及。

我们期待明年再次相聚,共同见证 Matter 生态的更多精彩!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科技的力量,点亮智能生活的未来!

日前,石头科技召开2024全球发布会,发布了首款通过 Matter 认证的石头自清洁扫拖机器人G20S。

作为石头科技「全球旗舰」,G20S再次刷新行业“天花板”:

-自研Flexi Arm灵动机械臂解决边角清洁难题;

-自维护双螺旋清扫系统解决毛发清扫的问题;

-每分钟可擦地4000次的四区双震擦地可强效瓦解顽固污渍,带来行业领先的清洁性能;

-全新设计的全能基站实现科技与美学的平衡,为用户带来解放双手的轻松体验;

-首个通过TüV南德母婴级认证的清洁机器人,全面通过了测试机构对地面除菌能力、高效的清洁及自清洁能力、噪音及有害物质的各项检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头科技 G20S 已经正式通过 Matter 认证。这就意味着,它可以与家居中其他支持Matter1.2协议的硬件设备协同工作,实现如远程自动化清扫安排、语音助手控制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在使用扫地机器人等设备过程中的便利性体验。

Matter 作为目前备受关注的智能家居开放连接统一标准,旨在利用Wi-Fi等现有的IP网络技术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跨生态、跨品牌、跨协议的互联互通。联盟目前已经有719家成员公司,其中不乏亚马逊、Apple、三星、小米、海尔、美的、OPPO、vivo、昕诺飞、Aqara等重量生态平台和智能家居设备公司。

截至目前,联盟拥有超过 7,000 种认证产品、设备和平台,来自48个国家的9,000多名成员代表加入了各个工作组。这意味着很多国家都在参与联盟的工作,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去年10月,连接标准联盟发布的 Matter 1.2 版本包括了九种新设备类型,其中就包括扫地机器人。随后,全球扫地机器人领先品牌纷纷快速跟进。在今年初CES展上,石头科技、科沃斯已经在北美市场率先宣布支持 Matter 协议。

据悉,石头科技 G20S 是全球首款正式上市的「 Matter认证」扫地机器人。

全球发布会当天,石头科技总裁全刚表示:

“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调研数据,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销额登顶全球第一。”

未来,石头科技将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让石头扫拖机器人走进全球一亿个家庭,并将持续探索改善人类生活的前沿科技,让用户的生活更有品质感。

相信在示范效应影响下,未来会有更多支持 Matter 标准扫地机器人产品的问世,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智能家居场景体验。

1. Matter介绍

作者:Kevin Ai, Nordic Semiconductor

Matter(以前称为 Project Connected Home over IP 或 Project CHIP)是由CSA联盟制定的一个应用层面的标准,旨在打造一个统一的智能家居应用标准,以消除智能家居市场的碎片化。在Matter出来之前,智能家居市场是比较混乱的,每一个生态都有自己的协议,比如苹果有自己的 Homekit,Google有自己的Weave,亚马逊有自己的Echo,ZigBee联盟有自己的Zigbee,这种割裂让设备商很头疼,他们需要为不同的生态制造不同的设备,最终用户也很头疼,他们需要学习各种生态的智能家居设备的使用方式。为此CSA提出了Matter技术,以打造一个统一的标准,让一个设备可以在各个生态中工作,并给最终用户呈现统一的使用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Matter只是一个应用标准,它的传输是建立在支持IPv6的TCP和UDP协议上的,Matter不对传输层进行约定,Matter也不对网络进行约定,但是Matter约定了只能使用Thread/Wi-Fi/Ethernet三种连接协议。Thread协议由Thread Group制定,所以Matter over Thread产品必须通过Thread Group的认证。Wi-Fi则由Wi-Fi联盟进行规范,所以Matter over Wi-Fi产品必须通过Wi-Fi Alliance认证。为了让Matter产品加入Matter网络,需要一个配网的过程,Matter支持三种类型的配网方式,而低功耗蓝牙则是首选配网方式,所以Matter产品一般都会要求支持低功耗蓝牙功能。

Matter技术包含了三份规格书及其他要求文档,大家可以从以下链接获取Matter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Download Request

其中Core specification是它的核心规范,Application cluster specification对Matter组件cluster进行了详细规定,Device library specification则是对设备层面的一些约束和规定。

不像蓝牙和Wi-Fi,即使你不过认证,也照样可以使用蓝牙和Wi-Fi技术。由于Matter采用了PKI技术,而且它又是一个应用规范,你要使用Matter技术,必须通过Matter认证。为此CSA提供了多种资源帮助大家学习了解Matter,大家可以参考如下资源网站:

https://groups.csa-iot.org/wg/all-users/home/matter-resource-kit

Matter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现代的标准,但是短短4年时间,Matter就实现了从提出到落地到追捧的成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Matter奇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奇迹”的更多细节。

1.1Matter架构

如下展示了Matter协议栈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可以看出Matter就是一个应用协议。

Matter协议栈本身又是由application, data model, interaction model, action framing, security, Message Framing and Routing和Transport and IP Framing组成,如下:

Application

Application层定义最终产品的业务逻辑。例如,对于门锁应用程序,业务逻辑可以根据来自特定语音命令来打开和关闭门锁。它还可以定义用PIN码开锁或者LED反应等。

Data Model

Data Model层用来描述Matter节点支持的远程操作,这里面主要运用了attributes, commands和events三个Matter概念,我们把相应的attributes,commands和events组合,就成了Matter设备里面的一个基石:cluster。Cluster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来定义一个一个的Matter设备,具体定义可参见之前的:Matter Application Cluster Specification。正因为有了cluster,才能让用户快速开发出自己的Matter产品,同时保证互联互通。

Interaction Model

Data Model层对数据进行了抽象,而Interaction Model层则用来定义节点与节点之间如何交换数据。通俗地讲,Interaction model就是用来规定交互命令集的,我们把发起交互的节点叫initiator (一般都是client设备),而接收者称为target (一般为server设备)。

Action Framing

Action Framing层用来把Interaction Model层的命令转成serialized格式。

Security

Security层把上面的数据进行加密并添加MAC。

Message Framing and Routing

这层主要把包头添加到数据中,组成一个真正的包。

Transport and IP Framing

这层把数据传输到对端,主要是利用TCP或者UDP协议,同时Matter定义了Message Reliability Protocol (MRP)协议,用来信息确认,重传和拒绝重复信息。如前所述,在配网(commissioning)过程中,通信是建立在Bluetooth Transport Protocol (BTP)协议之上。

1.2Matter拓扑结构

Matter可以同时支持Wi-Fi/Thread/Ethernet,也就是说Matter可以让不同网络中的设备进行互联互通通信,这个主要是指Thread board router 可以实现Wi-Fi和Thread通信互转。不仅如此,Matter还允许接入其他网络设备,比如ZigBee设备,这主要通过一个Matter bridge设备来实现。在Matter拓扑结构中,还有一个节点非常重要:Matter controller,Matter controller用来完成配网和远程控制设备,比如苹果的HomePod mini和Home app就是一个典型的Matter controller节点。如下为一个典型的Matter拓扑结构:

一般来说,一个Matter网络称为一个Fabric,共享同一个根操作证书的所有节点可以归为同一个Fabric,简单来说,一个生态就是一个Fabric(当然也可以包含多个),比如家里同时有苹果Google亚马逊的音箱,那么你可以认为你家里有三个Matter fabric,每个fabric是独立的,但这里要强调的是,Matter支持一个设备接入多个fabric,也就是可以同时用苹果Google亚马逊控制同一个Matter设备,比如门锁。

1.3数据模型(Data Model)和设备类型

如下为一个典型的data model表示:

Node

节点(Node)是一个逻辑上独立的设备,有自己唯一的网络地址。每个Matter设备由一个或多个Node组成。

Endpoint

一个Node包含多个Endpoint,每个endpoint是一个逻辑上独立的功能模块。比如门锁,它除了可以包含门锁这个endpoint外,它还可以包含温度传感器这个endpoint。

注意:endpoint 0预留为Matter的utility cluster,而且每个Matter设备都必须强制包含它。

Cluster

Endpoint由一个或多个cluster组成,cluster可以认为是一个基本功能集,它包含attributes, commands和events三个组件。比如前面说的门锁endpoint,它除了可以包含开锁/关锁这个cluster外,它还可以包含报警cluster以实现报警功能。

Matter定义了两种类型的Cluster:

Server –提供Attributes, Commands和Events

Client – 对Server发起交互(interaction)操作

Cluster的详细规格定义请参见Matter Application Cluster Specification。如何通过cluster组成endpoint,进而组成设备类型,这个则是Matter Device Library Specification规定的内容。

Attribute

Attribute就是一条条表示物理量或者状态的数据记录,他们保存在设备的存储器中。

Command

Command就是下文所说的action,用来触发server的特定行为,比如关锁命令用来触发关锁操作。

Event

Event其实是一种特殊的attribute,它用来更新设备的状态,因此你可以把event当成是一种历史数据记录。

1.4交互命令和模型(Interaction Model)

通俗地讲,Interaction model就是用来规定交互命令集的,我们把发起交互的节点叫initiator (一般都是client设备),而接收者称为target (一般为server设备)。

Matter定义了如下interaction类型:

Read

用来读取attributes或events的值

Write

用来修改attribute的值

Invoke

用来发送commands

Subscribe

用来订阅target的数据报告,从而不用定时去查询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订阅attribute,也可以订阅event。

Interaction本身由transaction组成,而transaction又由action组成,每个action包含1条或者多条信息,如下:

下面我们以门锁为例子来具体讲讲interaction模型。

1.4.1 Interaction例子:门锁

下面例子假设initiator为Matter controller,target为door lock。

Read interaction

如下为读取DoorLock cluster 中的LockType attribute 的交互图:

Write interaction

如下为修改DoorLock cluster 中的OperatingMode attribute的交互图(修改为privacy模式意味着门锁只能从建筑内打开):

Invoke interaction

如下为调用DoorLock cluster的UnlockDoor command的交互图,其中Timed request用来定时命令的有效时间,为可选项。

Subscribe interaction

如下为订阅DoorLock cluster 的LockState attribute状态值的交互图,这是一个持续进行的交互,除非一方停止或者返回失败。

1.5Matter网络安全

Matter使用128-bit AES-CCM 算法来加密数据,为了得到AES密钥,根据两种不同的应用场景,Matter定义了两种会话(session)建立方式:Passcode-Authenticated Session Establishment (PASE)和Certificate-Authenticated Session Establishment (CASE)

1.5.1 PASE

PASE仅用于配网(commission)过程中,SPAKE2+算法通过8位passcode来建立一个安全通道,为了减轻设备端计算负担,可以直接把离线计算好的SPAKE2+ Verifier用来验证passcode。

1.5.2 CASE

CASE用于正常业务通信过程中,CASE是建立在前面配网成功基础上的,配网成功后,节点会得到一个节点操作证书(Node Operational Certificate,NOC)。当两个节点使用CASE进行通信时,他们的NOC必须共用同一个根证书,也就是他们必须属于同一个Fabric。有了NOC,就可以使用SIGMA算法来得到前述AES密钥了。

需要注意的是,Matter message包含如下元素:

Message Header – 会话和传输有关的信息

Protocol Header – Matter消息的语义规定

Payload – 真正的内容

虽然AES-CCM算法可以保证三个元素的完整性,但是只有Protocol Header和Payload会加密。

1.6Matter网络配网

Matter配网(commissioning)就是把一个设备加入Matter Fabric(也叫Matter操作网络)的过程,此过程包含两个角色:

Commissioner device,一般放在Matter controller中,用于发起配网过程。

Commissionee device,就是还未添加到Matter网络中的设备。

为了完成配网,commissionee必须提供如下onboarding信息:

16-bit Vendor ID and 16-bit Product ID

12-bit device discriminator

27-bit setup passcode

8-bit Discovery Capabilities Bitmask

上面这些信息可以以下面三种方式提供:

手动配对码(Manual Pairing Code)

二维码(QR Code)

QR Code Payload

双方必须支持Manual Pairing Code,但推荐使用二维码,当然各个生态系统也可以定义自己的discriminator和setup passcode。

配网流程如下图所示:

如果上述配网流程成功,那么设备将得到如下信息:

由fabric ID和node ID组成的实例名

Node Operational Certificate(NOC)

NOC对应的私钥

Access Control List

操作网络的其他信息

1.7Matter重要概念介绍

1.7.1 Matter Node(节点)

Matter node就是一个Matter设备的实例,一个Matter设备有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node,每个node通过64bit的node id来标识。我们也可以把不同的node组成一个group,并用16bit的group id来标识。

1.7.2 Matter controller(控制器)

Matter controller也是Matter网络的一个节点,它可以远程配置和控制附件设备,如下为两种典型的controller。

PC机中我们常见的controller就是CHIP Tool,当然Android或者iOS也支持CHIP Tool,开发者在调试Matter设备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就是CHIP Tool,如何在各大平台中配置和使用CHIP Tool,大家可以参考:

https://docs.nordicsemi.com/bundle/ncs-latest/page/nrf/protocols/matter/getting_started/testing/index.html#ug-matter-gs-testing

对于商用Matter生态系统,controller是一个组合体,比如苹果Matter生态,它的controller应该是iOS里面的Home app和HomePod音箱的组合体。

1.7.3 Matter Fabric(网络)

一个Matter Fabric就是一个Matter网络,一个Matter Fabric中的所有节点共享同一个根证书,所以他们可以相互通信,每个Matter Fabric会分配一个64bit的ID进行标识。一般来说,一个Matter生态就是一个Matter fabric,比如苹果的Home就是一个fabric,谷歌的home又是另一个fabric。

1.7.4 Multi-fabric/multi-admin接入多生态

一个Matter node(节点)可以接入一个Matter fabric,也可以同时接入多个Matter fabric,比如同时被苹果/谷歌/亚马逊的音箱控制,这个特性就称为multi-fabric或者multi-admin。Multi-fabric将保证不同的生态可以相互兼容,提高Matter应用的互联互通性能。

1.7.5 Matter bridge

智能家居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除了Matter技术外,还有很多其他技术运用在智能家居市场中,比如蓝牙和ZigBee。为了将这些现有的智能家居产品一揽子接入Matter生态,Matter规范里面提出了Matter Bridge这个设备类型,通过Matter bridge,我们可以把非Matter设备快速接入Matter生态。如下网络拓扑结构演示了如何将一个蓝牙灯泡接入Matter网络,然后Matter controller像控制正常Matter设备一样去控制它。

1.7.6 Matter标准OTA

Matter规范要求设备必须支持设备升级功能,虽然Matter定义了一整套设备升级标准,但Matter没有强制规定设备必须采用这套标准的OTA升级方式,也就是说设备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升级,比如使用基于蓝牙或者Wi-Fi的SMP方式进行升级。

Matter标准OTA定义了两个角色:OTA Provider和OTA Requestor,OTA Provider和OTA Requestor都是cluster,因此他们都有client和server角色之分,要升级固件的设备叫OTA requestor,而提供固件的设备(比如controller)叫OTA provider。

1.7.7 Distributed Compliance Ledger(DCL)

通俗地说,DCL是CSA运营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服务器,既然DCL是一个记账簿,它不会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的。每当成员公司有新品发布,他们就会把这个新品的认证信息写到DCL中。如果颁发了新的PAA证书,这个信息也会写入DCL中。前面提及的Matter标准OTA,新image的URL信息也可以写入到DCL中。CSA也可以撤销或者作废DCL中的一些证书或者认证信息。总之,DCL就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服务器,保证了PKI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保证了Matter各个生态的互联互通。

1.7.8 Certificate Declaration(CD)

每当一个产品通过了Matter认证,CSA就会颁发一个CD证书给它,CD证书包括Vendor ID,Certificate ID,certification type等,由于一个产品类别下所有设备共用同一个CD,因此CD都是hard code在应用中的。

 

2. 支持Matter的nRF设备介绍

2.1Matter over Thread nRF设备

Nordic支持Matter over thread应用的SoC主要包括nRF5340和nRF52840两款。

2.1.1 nRF5340主要特性

带1 MB 闪存和 512 KB 内存的128/64 MHz Arm Cortex-M33 应用处理器

带256 KB 闪存和 64 KB 内存的64 MHz Arm Cortex-M33 网络处理器

低功耗蓝牙

蓝牙测向

Matter

Bluetooth mesh, Thread, Zigbee

ANT

NFC

高级安全性

USB, QSPI, HS-SPI

105 °C 扩展工作温度

1.7-5.5 V 电源电压范围

开发nRF5340应用时,在nRF Connect SDK中选择的开发板类型为:nrf5340dk_nrf5340_cpuapp。

2.1.2 nRF52840主要特性

64 MHz Arm Cortex-M4 带FPU

1 MB闪存 + 256 KB RAM

低功耗蓝牙,蓝牙mesh

2Mbps

2.4 GHz 收发器

ANT, 802.15.4, Thread, Zigbee

长距离

+8 dBm 发射功率

-95 dBm 灵敏度

支持IEEE 802.15.4无线电

Matter

Thread

Zigbee

1.7V至5.5V供电电压范围

全速12 Mbps USB

NFC-A tag

PWM

UART, SPI, TWI, PDM, I2S, QSP

高速 32 MHz SPI

Quad SPI 接口32 MHz

12位/200 ksps ADC

128位 AES CCM, ARM CryptoCell

USB 2.0

开发nRF52840应用时,在nRF Connect SDK中选择的开发板类型为:nrf52840dk_nrf52840

2.2Matter over Wi-Fi nRF设备

要实现Matter over Wi-Fi应用,需要同时使用nRF5340和nRF7002/nRF7001两款芯片,nRF7002/nRF7001是Wi-Fi 6协同IC,他们只运行Wi-Fi有关的MAC层,Matter的其他部分还是跑在nRF5340上。

2.2.1 nRF7002主要特性

Wi-Fi 6站点(STA)

2.4 GHz和5 GHz双频段

符合802.11a/b/g/n/ac/ax标准

用于物联网的低功耗安全Wi-Fi

与低功耗蓝牙的理想共存

目标唤醒时间(TWT)

SPI / QSPI

1个空间流(SS)

20MHz通道带宽

64 QAM (MCS7),86 Mbps PHY

OFDMA(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

BSS着色

共存接口

nRF Connect SDK提供支持

开发nRF5340+nRF7002应用时,在nRF Connect SDK中选择的开发板类型为:nrf7002dk_nrf5340_cpuapp。

2.2.2 nRF7001主要特性

nRF7001跟nRF7002功能差不多,但它只支持2.4G频段,不支持5G频段。

 

3. nRF Connect SDK

和Matter SDK

开发Matter应用,你可以选择Nordic自己的SDK:nRF Connect SDK来开发,也可以选择Matter官方SDK:Matter SDK来开发。其实两套SDK基本上差不多,并且是相互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nRF Connect SDK里面已经包含了Matter SDK,站在nRF Connect SDK角度来看,Matter SDK就是它的一个模块。同样,Matter SDK里面也包含了nRF Connect SDK,站在Matter SDK角度来看,nRF Connect SDK就是它的一个模块。由于两者的互包含关系,导致两者的版本无法同步,也就是说,当nRF Connect SDK开始下一个版本开发的时候,它会锁定Matter SDK一个版本,比如nRF Connect SDK v2.5.0开发的时候,由于Matter SDK v1.2.0.0还没有发布,因此它锁定的版本就是Matter SDK v1.1.0.1;同样当Matter SDK v1.2.0.0开始开发的时候,由于nRF Connect SDK v2.5.0还没有发布,因此它锁定的版本就是nRF Connect SDK v2.4.0。这就导致一个现象,Matter SDK锁定的nRF Connect SDK版本总是落后于Nordic最新版本,nRF Connect SDK锁定的Matter SDK版本也总是落后于Matter官方最新版本。

如果你是做一个商业产品开发,强烈建议你使用nRF Connect SDK来进行开发,因为每个nRF Connect SDK版本的发布都会对Matter所有例子进行考核和测试,以保证他们的质量和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nRF Connect SDK会对Matter SDK打很多补丁以保证其质量。而且nRF Connect SDK同时支持Windows/MacOS/Linux平台,让你不再局限于Linux开发平台(经过一定修改后,我们也可以让Matter SDK跑在Windows平台,下文会对此进行介绍)。

如果你想测试Matter最新的特性,而这个特性nRF Connect SDK暂时又没有,那么可以使用Matter SDK来进行开发和调试,待下版本nRF Connect SDK包含了该特性,你就可以直接移植过去,快速发布你的产品。

欲查看Matter SDK锁定的nRF Connect SDK版本,大家可以打开这个文件:config/nrfconnect/.nrfconnect-recommended-revision,如下:

由于nRF Connect SDK会对它锁定的Matter SDK版本进行修改,我们没办法一眼看出它锁定的版本,但是大家可以从如下网站找到每个版本的nRF Connect SDK锁定的Matter SDK版本以及它遵守的Matter规范版本。

https://docs.nordicsemi.com/bundle/ncs-latest/page/nrf/protocols/matter/index.html

虽然nRF Connect SDK和Matter SDK相互包含,但他们使用同一套工具链,而且这套工具链是伴随nRF Connect SDK一起下载和安装的,另外,不管你使用Matter SDK来开发Matter应用还是使用nRF Connect SDK来开发Matter应用,nRF Connect SDK都必须下载和安装,下面我们会以nRF Connect SDK为主来讲解Matter应用开发流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讲解Matter SDK开发Matter应用的流程。实际上,你只要熟悉了nRF Connect SDK开发流程,也就熟悉了Matter SDK开发流程,因为两者几乎一模一样。

 

4. nRF Connect SDK

开发环境搭建

关于nRF Connect SDK搭建和介绍,这里有一篇博文:https://www.cnblogs.com/iini/p/14174427.html,推荐大家去看一下。下面我们会对博文内容进行浓缩,简要介绍nRF Connect SDK。

4.1前置安装

在我们开始正式的开发环境配置之前,我们先需要下载如下三个工具:

Visual Studio Code: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这个就是我们的跨Windows/Linux/MacOS平台的IDE工具。

nRF command line tools:https://www.nordicsemi.com/Software-and-Tools/Development-Tools/nRF-Command-Line-Tools/Download#infotabs,这个就是j-link驱动以及nrfjprog等Nordic提供的一些有用的命令行工具。

west,git和Python,这三个工具是可选的,不过大家手动安装他们一下,某些场合还是蛮有用处的。请注意,即使大家没有手动安装这3个工具,Nordic工具链也会自动包含这三个工具,只不过大家使用工具链里面自带的工具,会有一点麻烦,所以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先手动安装他们。

4.2VS Code开发环境搭建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VS Code)是Nordic推荐的开发nRF Connect SDK应用的跨平台IDE工具,所以nRF Connect SDK开发环境搭建都是在VS Code中进行的。

4.2.1 插件安装

首先下载相应的插件。打开VS Code,进入Marketplace,搜索“nrf”,然后选择“nRF Connect for VS Code Extension Pack”进行安装,一旦nRF Connect for VS Code Extension Pack安装成功,所有nRF插件都自动安装成功。目前Nordic开发了如下nRF插件:

4.2.2 nRF Connect SDK安装

由于nRF Connect SDK放在GitHub服务器上,下载和安装nRF Connect SDK的时候请一定要使用VPN,否则很有可能就会下载不完整或者失败。

上面的nRF Connect for VS code插件安装成功后,点击左边的插件图标,进入WELCOME面板,选择Manage SDKs,如下:

然后在右边列表框中选择Install SDK,如下:

然后选择相应版本的nRF Connect SDK,如下:

请注意,如果你是一个新用户,强烈建议你选择最新版本,即列表里面版本最高的版本,上面是v2.5.0(截止本文第一次发表时),但是当你读到这时,最高版本有可能已经到v2.6.0,v2.7.0,甚至更高,请选择此时最高版本。(注意:*.*.99之类的版本是开发专用版本,不能用于量产)

选择好版本后,然后选择SDK安装根目录,一般使用默认推荐的目录即可,如下。大家千万不要使用很长的目录作为安装根目录,否则在Windows上编译例子的时候,经常会碰到目录名太长的编译报错。

然后VS code开始下载nRF Connect SDK,如下:

下载完成之后,你就可以打开SDK所在的根目录,如下:

SDK在下载过程中,经常碰到下载不完整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又不会报错,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去检验nRF Connect SDK是否下载完整和正确,选择Manage west workspace,然后选择West Update,如下:

如果nRF Connect SDK还缺少一些组件没有下载完整,此时在OUTPUT窗口,你将会看到类似下面这样的报错信息:

如果nRF Connect SDK已经完整下载并正确,此时在OUTPUT窗口,你将会看到下面的信息输出:

除了上述的VS code安装成功确认方式,我们也可以通过目录和命令行的方式来确认nRF Connect SDK是否完整安装正确。

nRF Connect SDK和工具链安装成功后,都放在Windows如下目录里面:

打开CMD,进入相应SDK根目录,然后输入命令:git show,以确认安装版本是否正确:

然后,我们可以手动输入命令:west update,以同步nRF Connect SDK所有仓库,从而确认SDK是否下载完整和正确,如下:

如果最后没有出现报错信息,说明所有关联仓库都已经下载并同步成功,nRF Connect SDK已经下载完整和正确。